(通讯员:陈长丹) 在“双减”政策深化推进的背景下,谷城县筑阳中学立足育人根本,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以“九会”教育模式为抓手,通过课程创新、实践拓展、家校协同三大路径,构建起“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育人体系,为“双减”政策落地注入强劲动力。
一、课程创新:打造“九会”劳动教育体系
筑阳中学以“学会劳动、学会做人”为核心,构建了涵盖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劳动的三维课程体系,形成“九会”教育模式。学校与当地农场合作,开展“田间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农耕中感受劳动价值。


二、实践拓展: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网络
1. 家校联动机制:通过“家务劳动清单”“亲子劳动打卡”等形式,引导家长参与劳动教育。例如,学校利用寒假要求学生完成以“我为父母做一顿年夜饭”为主题的亲子活动,形成“家庭——学校”双轨评价体系。


2. 社区服务延伸:组织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宣传、关爱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成效显著:劳动教育助力“双减”落地
1.学生成长:通过劳动教育,学生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显著提升。2025年春季调查显示,85%的学生能独立完成3项以上家务劳动,70%的学生在劳动中培养了创新意识。
2.家长反馈:家长满意度大幅提升,90%的家长认为孩子“更懂得感恩”“自理能力增强”。
劳动教育是“双减”政策落地的重要支点。谷城县筑阳中学以“九会”教育为引领,通过课程创新、实践拓展和家校协同,让劳动教育从“纸上谈兵”走向“田间地头”,为学生成长注入了实践智慧与创新活力。这种“以劳育人”的探索,不仅为“双减”政策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更彰显了新时代教育的育人本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未来,筑阳中学将继续深化劳动教育改革,探索“劳动+科创”“劳动+职业体验”等新模式,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让劳动教育真正成为“双减”政策下的“赋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