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首页 社会 农机推广路上的“苦行僧”

农机推广路上的“苦行僧”

袁正昌

在谷城乡村广袤的田野上,我们时常看见这样的一个人。他身材单细,头带着一顶草帽,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身穿一件黑色短褂,怀里夹着一个装着农机推广宣传手册的长绳挎包,他不时跑到田间地头向作业机手旁边指指点点,不时对农业机械作业效果进行记录分析,还不时的跑向集聚的人群进行讲解示范……

他叫李俊,谷城县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站长、书记。他1990年开始从事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一干就是30多年。这些年来,他不畏艰辛,不怕吃苦,面对一道道农机疑难勇往直前,硬是将一个“凸显不出农业机械作业优势”的丘陵山区农业县,大幅度、大面积用上了先进适宜新型的农业机械,为推进全县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做出了突出贡献。也正是他的一滴滴辛勤的汗水,连续多年来,斩获许多殊荣。曾获农业部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示范科技成果奖,湖北省粮食烘干技术示范科技进步奖,湖北省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知识竞赛四等奖,襄阳市农机化工作先进个人,襄阳市科技特派员等荣誉,并在农机科技报刊杂志发表论文10多篇;他带领的团队也多次获省市县业务主管部门表彰的农机推广工作先进单位。

由于他对农机事业执着追究,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做起事来孜孜不倦,在同事们眼里,都叫之“苦行僧”。

 

初心如磐

这还是他少年时期的一件事。那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他看到一位青年人手扶着一台小型拖拉机在田里犁地。那时农机还很紧缺,出于好奇,他便站在那里看“稀奇”。

起初,拖拉机像温顺的小羊乖乖地听着青年人使唤,一趟、两趟很是轻松,跑的欢快。不晓得在一个转弯处,拖拉机油门猛的哼起来,来了一个老牛尥蹶子,一个反弹将青年打倒,蹦蹋两下后歪倒在青年的身上,沉重的机身砸在青年的腿上。

人们看到青年倒下后,便上前将拖拉机扶正推开。青年便用力想站起来,可是怎么使劲也没成功,他的腿被机械砸伤了。听到青年的腿被砸,一个老者走了过来,指着青年就是一阵大骂:“我让你不要操弄你就是不听,没有学会你胡弄个啥?看把腿砸断了咋办?”说罢,他蹲在田埂上摸起了眼泪。青年在众人的搀扶下也坐到了田埂上。他对着众人说:“转弯时不小心加大了油门,没操作好。”回家后,已干多年农机的父亲听说了这件事,很严肃的说,有了先进农业机械,不会技术瞎操作不行啊。那时,农机便在他心里打下了的烙印。无独有偶,没隔几天,人们打粮时,一老农的手被打麦机“咬”注了…….

这一场场血腥场面不时浮现在李俊脑海里,他很是郁闷:书上说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可如此的机械哪是什么生产力,这简直就是吞噬人命的恶魔。从这时起,心里不知不觉地对农业机械有了兴趣,时常看一些农业机械方面的书籍。

中学语文课安排写一篇“假如我是……”的作文,李俊信笔掂来一篇《假如我是农业机械师》,文中不仅列举了农机事故的故事,还写了使用农业机械注意的小技巧。老师看到他能写出如此的文章,非常惊讶。他回答说:“这是我的初衷也是我的理想。我的理想就是机械为民,铲除机魔!”

而后他在理想路上越走越近,踏进了谷城县农机技术推广站,真正成了一名推广传播农机技术的专业人士。

 

维志弥坚

农机技术推广之路,不是一杯水一支烟,坐在那里聊半天的事;也不是办公桌前码码文字、报告席上吹吹说说的事。它需要深入下去现场示范,还需要田间地头解疑释惑,有时还需要钻进机身查找问题。满身油污,腰酸背痛,忍辱受饿,忍热挨冻都是经常的事。

从事这样的技术活,刚开始还真有点放不下面子,不仅觉得与机械打交道太脏、太辛苦,认为自己是公职人员,拧扳手换配件的油污脏活是机手们的事,自己只要站在旁边指点一下即可。结果出现了机械小故障不断、机手操作不当受伤的事。一下子拉开了与作业机手距离,不愿听其指点这指点那。他的师傅了解此事后,责怪他说:“你的人生志愿、理想不是想当机械师吗?不是要惩治机械恶魔吗?怎么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看你就是烂泥扶不上墙!”李俊听后,心里非常痛苦,决心要改掉怕脏、怕累的坏毛病。每次给机手们讲解示范,他都是亲自“上阵”,现场操作,现场示范。为了讲清演示的每一台新型机械的功效性能,从机械操作的每一个环节,到机械的每一个部件作用与检修保养,都一五一十传授给机手,有时甚至爬进机身内指点。为了让机手们能够熟练操作,全面掌握新机械新技术,他建了“机手微信群”,还将宣传推广的农机新技术和新型机械性能、操作方法、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平时保养、维护、检修方法等编成册子发到机手手中。有时接到机手们的咨询电话,电话里解决不了的,往往都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帮助机手答疑解惑,解决问题。在李俊和其团队同志齐心协力下,农机推广站与全县机手们同心同向同力,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2015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上升,当时,玉米机械播种和机械收获运用处于“零”状态。李俊带领农机推广团队,开始引进推广玉米机械播种和机械收获新技术。这两项技术的推广运用对全县粮食经济发展有着不寻常的意义,它不仅可以节省一大批劳动力,提高功效,还可大幅提升玉米产量,实现增产增收。为了能让那些种粮大户们尽快认识并接受这方面的技术,先争取了冷集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朝阳湖和马台两村做机械播种现场示范。那天,前往示范现场观看机械表演的农民和机手近百人。可在播种时,出现了与日常手工播种不同的情况,老农们撇着嘴,议论机播出现的诸多“不足”。为了解除农民朋友心中的“误解”,帮助农民朋友进一步提高认识,他辬着指头为他们算了一笔笔细账,从机械的新技术到未来的发展方向,从机械的性能功效到人工作业对比,从作物的产量到农户增产增收等多个方面进行诠释。心中豁达的农民此时给李俊了一个热烈的掌声。那天,78亩玉米机播示范田没到天黑全部播完;还是那天,现场观摩农民机手预购了3台玉米播种机。这一年,全县玉米机播和玉米机收两项农机新技术不仅实现了“零”的突破,当年完成机播4500亩和机收3700亩作业面积。目前,全县玉米已达到播种7.5万亩、机收8万亩的机械作业水平。

 

壮志唯酬

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浪潮像钱江潮一般很快波及到了全县的每一个角落。2020年全县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80%,已领先全省农机综合作业水平6个百分点。

为推进全县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最关键的是攻克薄弱环节,补齐短板。长期以来,农作物秸秆一直是农民们“心患”,焚烧,污染空气,不利环保;积肥,久腐不烂,无处堆放;抛弃,又无人索要,影响环境。面对这一情景,李俊又“自寻烦恼”,下力气宣传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作业技术,不仅解决了秸秆禁烧难问题,而且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价值,达到“变废为宝”效果。

要推广这种农机新技术,真犹如深海破冰。但为了实现这种“深海破冰”梦想,他推出了“示范引领”的推广模式。2021年,在庙滩镇万寿桥村,他邀请机械生产厂家带来2台秸秆打捆示范机械,请来围观农民和养殖大户200多人。望着这众多围观人群,李俊没有紧张,而是按照示范程序慢慢进行。首先,他对推广农作物秸秆机械打捆离田的目的意义进行了详细讲解,对秸秆打捆离田可创造的价值进行逐一分析;与此同时,指令工作人员发送宣传资料;接着邀请稻草收购大户、养牛大户畅谈秸秆收储良好态势,说出稻草回收的价格和数量;最后由机械厂家现场示范作业。由于该机械简便灵巧易操作,二十多分钟就将3亩田的稻草秸秆打捆完毕。群众看到了秸秆打捆离田确是“变废为宝”的好出路。这一年,35台秸秆打捆机落户谷城,农民靠秸秆机械打捆离田创造收入700多万元。

“示范引领”如果说是李俊唯酬壮志的一大举措,那“越界流转”应说是“锦上添花”。陈辉是盛康镇双堰村的一位新型职业农民,他成立了辉广旺恒规模种植合作社,几年来,他靠着先进的农用机械,流转土地1100多亩。李俊了解到这名转业军人甘当职业农民的热情,多次带领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服务,促成了他宏图再展,规模再扩大。为了发挥合作服务功能,在流转经营土地上有更大收获,首先是引导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达标。期间,帮助他算好亩平配置农业机械动力和数量,购置了耕、种、田管、收割、秸秆综合处理等一系列机械设备,引导他推广无人机、北斗农机智能等高效集成技术。为了解决近千亩收获几十万斤粮食无场地晾晒的突出矛盾,李俊还引导他投巨资建设了一次性烘干70吨的烘干塔。

设施的配置为陈辉的宏图大展提供无限动力,但其耕作面积与机械需求相比,面积远远不能让机械“饱和”。为了扩大种植面积,他几乎联系了附近所有的村组,可效果不佳。

李俊得知情况后,便想到了“越界流转”土地的办法。于是,他凭借“长期在外”的关系,联系上了庙滩和冷集,后在他的多次“游说”之下,他帮助陈辉流转土地300余亩。“有了这些土地,我的机械就基本上可以吃饱了!”陈辉笑着说。

 

宏图再展

“我们谷城的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虽说已经普及,但受区域、地势和老农思想的拘束,大部分都局限在某一个环节的机械应用,与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要求还有很多差距。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待我们多动脑,多跑腿,多去实地研究。”去年农忙期间,一记者听说了李俊推广农机技术的故事后前往采访,在采访现场,李俊发出了这种感慨。

李俊没有说谎,也没有夸大,他是凭着这些年摸索说出来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去年以来,他走访农机手300多个,走访村组100多个,征询农民意见3000多条。后按照农民的思路和想法,拿出了“建好育秧工厂、耕种收单一环节或一条龙托管经营服务、农机北斗智能应用、机械收获减损技术提升………”的“农机合作社+综合农事+农户”的共赢规划。

“你的这个规划能够实施吗?”“应当没有问题。目前,大多的种粮大户家中都有配套机械,他们的很多机械出现吃不饱问题,为了多一些农机作业,他们开始做些托管服务。如果以他们聚集力量成立专业合作社,让那些零散的农户都参与进来,把‘活儿’交给合作社来经营管理,再开展些农作物售后服务,那些老农必定会支持。如此以来,一个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就可形成。”面对记者提问,李俊面色从容,骨子里透露出由衷的信心和决心。

相信谷城农机技术推广的步子会越走越坚定,谷城的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会越走越近。

 

襄阳商务网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自于网友、商家、客户自行上传发布,不代表襄阳商务网立场,著作权由上传者(作者)享有或由上传者(作者)负责,襄阳商务网小编无超能力逐一审核版权所属。敬请理解。转载请注明来源襄阳商务网。 http://ww.xysww.com/?p=8944
广告位
广告位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袁正昌

袁正昌,谷城县档案馆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710-336699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121307008@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